【央视快评】立破并举系统推进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
但《礼记》对礼的超越性与终极性的重视,则超过了《荀子》。
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,养庶老于西序。司徒再考察选士中的优秀者,升于太学,叫俊士。
没有九年的储备叫不足,没有六年的储备叫急,没有三年的储备叫国不成其为国。《王制》又说: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。[3]我们取郑玄、任铭善说。[10] 《月令》的月是天文、天时,其令是政令、政事。因此,人在天地之中一定要尊重山川、动物、植物等。
故圣人作则,必以天地为本,以阴阳为端,以四时为柄,以日、星为纪,月以为量,鬼神以为徒,五行以为质,礼义以为器,人情以为田,四灵以为畜。尽管人是天地之最秀者,但人是具有终极信仰的人,人是在自然生态序列中的人。而西方人也是如此,例如numerology的词根也是数,这个词可以汉译为数字占卦术或数字命理学,然而其字面意思其实就是数字之学。
确实,汉语数既可对应西语的number、figure(数字),也可对应西语的fate、destiny(命运)。我们知道,易理是易学研究中的一个常用概念,是指的《周易》经传中所蕴涵的道理,略相当于另外一个常用概念易道[⑤]。由此,我们可以明确三点: 第一,《周易》的易理、易道,可以分为义理与数理(象数)两方面。今有哲学易、史学易、文学易(包括诗学易)[②]、科学易(包括数学易)等等。
[14] 这是王著全书立论的根本所在。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
(原载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16年第2期) 进入 黄玉顺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周易 易理 数理 义理 象数 易学 。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者,有一种是流动的变易,这在《易传》哲学中是最为典型的,其形而上者不是凝滞的东西,而是‘易(变易)。其立地之道,有二种之形,曰顺承之柔、与特载之刚也。尽管我们可以质疑所谓数码文字的说法,因为《易传》所谓数原来指蓍数,而非王著所讲的那样一套数理。
【摘要】《易传》理有二义:狭义的专指义理,即与象数相对。显然,数理之数,本义是指的蓍数。其余4处、7次的用法,皆涉及易理与数理及义理,这是本节展开讨论的文献依据。这就是说,通理就是通晓物理。
人欲数知将来之事者,易则逆前而数之。但是,这样一来,不论变易、还是运算,就都不再具有绝对至上的本体意义了。
狭义的指与数理或象数相对的义理。[16] 关于这些存在者,可以有两个层面的考察:关于某个具体的存在者领域的考察,这就是科学。
理字不见于古经,而多次出现于大传,共有5处、8次。此外,《易传》所讲的易理当然涉及象数、数理,然而并不以理名之。《说卦传》讲: 昔者圣人之作《易》也,将以顺性命之理。数学问题中也有关乎哲理的内容。王著的这种改造,如果从我注六经的客观立场看,那确实是一种过度诠释,必定引起争议。象数 易道既广大、且幽微,故《易传》说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(《系辞上传》)[①]。
我们知道,数理逻辑大师罗素(Bertrand Russell)与怀特海(Alfred North Whitehead)合著的代表作,就是《数学原理》(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)。王著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,就是数理。
这就是说,数学与哲学是可以分庭抗礼的,都是对存在者整体的一种言说。见(读现)乃谓之象,形乃谓之器。
孔颖达说:易之爻卦,与天地等,成性命之理、吉凶之数。至于这种建构成功与否,我是没有能力做出判断的,须由数学家、逻辑学家、科学家来做判断。
但是,这仍然不足以宣示作者的学术抱负。而数或数量,不论蓍数、象数、还是数理,包括王著所说的太极(或无)对应〖0〗、无极(或空)对应〖-0〗、阳爻(或阳)对应〖1〗、阴爻(或阴)对应〖-1〗[23],统统都是易道、易理的现象,都是形乃谓之器、形而下者谓之器(《系辞上传》)。空、无、阴、阳是四个密切相关的哲学概念,太极(或无)对应〖0〗、无极(或空)对应〖-0〗、阳爻(或阳)对应〖1〗、阴爻(或阴)对应〖-1〗是本书所要重点阐述的《周易》中的关键概念,其中蕴涵的深刻数理是缘于易卦是数码文字。所谓一阖一辟谓之变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(《系辞上传》),这就是《周易》最根本的易道、易理。
但另一方面,就说《易》(解卦)而论,数理(象数)则比义理更为根本,不明数理则不能明义理。《周易》中的义理缘于易卦是数码文字,《周易》中的数理亦缘于易卦是数码文字。
[14] 王俊龙:《〈周易〉经传数理研究》,第1页。但王著所谓数理则不止于此。
然而如果从六经注我的立场看,则也未尝不可。但在我看来,变易是《周易》哲学的本体,我由此提出了变易本体论(Change Ontology):‘周易哲学——《易传》的哲学,尽管也是寻找诸多现象背后的唯一本体,但与西方本体论正相反,其本体并非永恒不变的实体,倒是‘变本身,这正是‘易的基本涵义。
立人之道,有二种之性,曰爱惠之仁、与断刮之义也。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。须注意的是:这里的察于地理之理是另一种狭义的用法,是与观于天文之文相对而言的。是故圣人用此易道,以逆数知来事也。
鉴于任何事物都有数量的方面,在这个意义上,则可以说:数学是量的哲学。(《系辞上传》) 这段议论,历代解释有异,但有一点可以明确,就是:《周易》是通过建立一套数理模型,来象征万物之数,并以此解决万物之能事的问题。
现乃谓之象即汉语现象一词的来源。[23] 王俊龙:《〈周易〉经传数理研究》,第1页。
兼三才而两之,故《易》六画而成卦。是以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
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,欢迎您提出来!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您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!